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优秀案例

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因为人文爱心,生命珍重,重症不重

时间:2021-08-05  来源:成都大学附属医院  作者:陈琪

一、支部党建引领学科建设显成效

(1)抗疫前线  党员先上

自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以来,重症医学科支部医护团队密切关注,当得到四川省第三批、第七批援鄂医疗队通知时,我支部党员同志积极报名,申请到武汉参加抗疫医疗活动。经医院党委组建科室组织医生4名,护士13名,其中党员2名,入党积极分子4名,11名同志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朱俊臣主任作为我科科室负责人,同时也是此次援鄂医疗队队长兼临时党支部书记,身先士卒,起到带头模范作用,在援鄂第2天就克服各种困难召开临时党支部大会,安排部署抗疫工作。

(2)优秀党支部  提高凝聚力  

科室在院党委的领导下,于2017年成立外科第二党支部,始终坚持一个支部一个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的中心思想,筑坚强堡垒、树先锋形象、促科学发展。我支部成立以来获得2017年、2018年优秀党支部的光荣称号。支部成员结合科室性质组织建设特色的党建文化:定期组织生活、党建知识竞赛,为每一位将要退休的老党员组织一次送行仪式、党建+医疗进社区服务百姓健康等,保持党员先进性,提高组织凝聚力,同时发挥专业能力保证医疗服务片区百姓健康,让每一位党员同志明白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道理。支部党员对贫困地区积极支援,近2年先后4名同志到石渠进行医疗帮扶工作,将党旗飘扬在海拔4300多米的生命禁区——石渠县,成立了临时党支部,积极开展结合医疗的党建工作,始终坚持以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基层群众的“幸福指数”。5名同志在九寨沟进行医疗扶贫和精准扶贫工作,得到省卫生健康委和学校党委的高度认可。

(3)党员带头人  提升发展力

在院党委、院领导的支持下,科室于今年7月创建为四川省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科室综合管理小组均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同志,在优秀共产党、学科带头人的领导下,科室建立以:关怀、服务、人文、专业、多学科建设的危重患者救治理念,服务于百姓健康。党建工作与人文照护相结合,快速发展学科。

1、学科带头人陈侣林,女,45岁,主任医师。1997.7毕业于南京铁道医学院临床医学院,毕业后一直从事临床一线工作,曾于华西医院进修肾病内科专业;2008年开始投身重症医学专业并担任科主任,于2018年晋升主任医师,2018年担任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系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协会全国委员,四川省重症医学专委会常委,四川省重症医学医师协会委员,四川省、成都市重症医学质量控制中心常务专家,四川省急诊专委会中毒与复苏组组员、成都市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等;

2、现学科负责人朱俊臣,男,39岁,副主任医师。目前担任四川省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青年委员,成都市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从事临床工作近16年,一直在临床一线工作,以病人为中心,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救死扶伤为己任,全面负责科室医疗、护理、院感等管理及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工作,倡导了急危重症“规范化”和“个体化”相结合的抢救理念,经过多年经验积累,在抢救严重多发伤、重型颅脑外伤、各种原因休克、重症感染、呼吸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碍以及各类严重中毒上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多年来承担进修、规培医生的带教工作获得好评。发表论文多篇,其中SCI一篇《Levosimendan in Patient with Low Cardiac Output Sydrome Undergoing Cardiac Surger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发表在 Anasesthesi a Critcal Care& Pain Medicine杂志上。参加科研多项。2018年6-8月,受医院指派帮扶四川省甘孜州石渠县人民医院,帮助筹建了重症监护室,参与并帮助石渠县人民医院顺利通过了国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的评审。2019年在华西都市报第七届榜样医师评选活动中,获得《十大青年名医》的光荣称号。

3、科室护士长黄超,女,36岁,主管护师,外科第二支部书记。目前担任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危重医学专业委员会护理学组委员、四川省护理学会重症护理专委会委员、四川省护理学会护理信息委员会委员、四川省中医重症专委会护理亚专业组委员、成都市护理学会重症护理专委会委员、成都市肺康复委员会青年委员。注重团队人文关怀,建设:有温度的重症医学科,做有温度的重症仁。个人多处获得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护士长。

 4、科室现任两名医疗组长,均为副高职称,在北京协和医院进修,接受了协和文化的浸润,对危重患者更加的人文关怀:急病人之所急、痛病人之所痛,得到家属和患者的一致好评。

5、团队护理组长均完成在北京协和医院进修,取得专科护士资格证,能把协和的理念结合科室的特色,创建重症关爱专业为特色的重症护理人文文化。

(4)专业的技术  暖心治愈 

1、学科医生团队能独立完成所有重症医学科监测与救治技术:如呼吸支持技术、人工气道建立与管理、机械通气(无创呼吸机支持技术和有创呼吸机支持技术)技术、循环支持技术及深静脉、动脉置管技术、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及无创血液动力学监测、有创血液动力学监测(PICCO监测)技术、重症肾脏支持及血液净化技术(HD/CVVHD/CVVHDF/CVVHP /CVVHD+HP/CVVHDF+HP/ TPE )、床旁颅内压监测技术/床旁脑电监测技术、床旁纤维支气管镜诊治技术、重症营养支持技术(重症患者肠内营养/肠外营养技术)、重症感染诊治技术/脓毒性休克诊治技术、床旁重症超声诊断技术(重症超声监测肺水、重症超声评估容量反应性、重症超声早期诊断气胸)等。

2、护士掌握重症监护的专业技术,熟悉各系统疾病重症患者的护理、重症医学科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重症患者的疼痛管理、重症监护的心理护理等。护理本科比例占护理团队的3/4,积极开展各项亚专业技术,成立CRRT小组分管血液净化护理治疗、人工肝治疗、血浆置换治疗;伤口/造口小组治疗组承担了科内治疗以及院内会诊支撑治疗;拥有PICC专科资质,在医生床旁B超引导配合下进行PICC穿刺置管;由本科生组成的品管圈团队开展的活动提高了科室护理管理质量,并多次参加院内以及省内大赛并获奖。

3、成果

团队医护人员在学会任职30项,其中国家级任职2项,副主任委员1项,常务委员5  项,副组长2项。2018-2019年在国际会议发言交流5次,国家级会议发言交流5次,省级会议10余次,市级会议发言20余次。科技下乡3次。注重科研新技术,省级课题5项,市级课题1项,发表SCI3篇,核心期刊17篇,专著2部、获得国家专利4项。

二、危重症救治中人文关怀文化的形成

围绕仁爱、厚德、慎独、奋进的科训形成危重症救治中人文关怀文化

(1)、医疗文化  

为了保证患者安全,我们加强学习,努力提升,坚持主任查房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临床护理三级质控体系,每日通报质控内容,重点交班。科室有规范健全的规章制度SOP、流程及应急预案,在硬件及软件上均能保证临床工作和患者安全,并会定期举行培训及考核,组织应急演练,让工作人员掌握相关知识及处置流程,知晓应对措施,以保证质量及安全。在医院药师委员的管理下,科室设立专人进行合理用药的管理和监督,设立卷宗进行专项管理。每周进行自查,每月进行总结分析,达到合理用药,降低患者就医负担。同时利用科室综合管理小组、品管圈小组使用管理工具对科室进行质量管控。我科的质量指标在2017年四川省排名第4位,2018年是四川省重症医学质量信息网报优秀单位(四川省仅6家医院获此殊荣)建立多学科合作,MDT协助诊疗疑难危重患者。建立重症病历系统,优化工作流程,更加实施动态对患者治疗进行调整,病情进行检测。积极开展新技术,提升业务水平。

(2)、护理文化  

护士掌握重症监护的专业技术,熟悉各系统疾病重症患者的护理、重症医学科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重症患者的疼痛管理、重症监护的心理护理等。护理本科比例占护理团队的3/4。

积极开展各项亚专业技术,成立CRRT小组分管血液净化护理治疗;伤口/造口小组治疗组承担了科内治疗以及院内会诊支撑治疗;拥有PICC专科资质,在医生床旁B超引导配合下进行PICC穿刺置管; 由本科生组成的品管圈团队开展的活动提高了科室护理管理质量,并多次参加院内以及省内大赛并获奖。

优化排班模式:让护士也有安排的空间,建立动态排班模式,应急情况下,工作量大时能保证临床工作质量。在工作量不足时人力资源不浪费。动静相宜。

(3)、医护一体协同文化

建立科室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案例教学、早、中晚联合查房,建立医护交流记录本,对重点病人进行交接,保证医疗护理安全;   严格执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主任查房制度的落实,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死亡讨论制度保证医疗安全;

舒适化病房建设:医护一体化管理,今年3月江西浙江等14家医院主任及护士长到我科进行镇痛镇静舒适化病房建设的交流学习。每季度由医务人员评选出操作技能标兵和优质服务明星,进行表彰并以资鼓励,并形成标兵示范和引领作用。

(4)、医患文化

科室设有爱心专人服务岗,为患者及家属提供便捷。科室准备了宣教手册,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科室科普知识宣教,对病人在ICU的24小时情况用图片的形式告知家属,让家属放心。爱心照护岗创新服务模式是将基础护理、专科护理、人性化护理、人文关怀等有机结合在一起,爱心照护岗的实施为科室营造了爱的氛围,推动了科室精神文明的建设,是人文科室建设的具体表现,它的推行还加强了病人与医护人员之间的紧密联系,缩短了医患之间的距离,体现了科室的人性化服务,使病人得到了帮助和关爱,让患者就医体验得到了提高,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同时也帮助医院科室树立了良好的公众形象。 亮牌上岗:制作醒目的肩牌佩戴:医疗组长、办公、总务、质控、科主任、护士长等,让家属和患者一眼就能找到自己的主管医师、医疗组长等,增加患者及家属的认同感和安全感; 

ICU“一指明”,对于科室重症患者,气管插管患者,他/她们都不能说话,使用图文相结合的“一指明”让患者可以清楚的表达自己想法和意愿; 

“晨间一句问候、一碗粥”我科患者多为昏迷患者,而且病情都危重,这对科室少部分清醒患者有很大的恐惧感,我们会对每一位患者保持班班问候,早餐都会为可以进食的患者准备一碗香香的粥,让患者在经受病痛折磨时也体会到暖暖的爱。

“呼叫小铃铛”我们的患者病情都很重,身体很虚弱,我们在患者的床边会挂上一个小铃铛,这样在患者不方便呼叫时 ,轻轻摇一下铃铛,我们的医护人员就可以知道了,会立即到患者身边。

延续回访:我们对所有入住科室的患者都会进行回访,回访率100%,认真听取患者和家属的意见和建议,指导她/他们的下一步治疗和康复,促进她/他们康复,促进我们进步,对于一些已经去世的患者,我们会送去我们的关心和问候,还有鼓励,让家属重拾生活的信心。

延续家访:对于老年反复住院患者,我们的医护人员回访小队会按计划定期进行家访,特别是一些慢性疾病,独居的老年人,送给他们医疗保健和温暖,也建立了良好的医患关系。

注重患者隐私保护:设计人文隔帘,保护患者隐私,让患者也有尊严和爱美之心。

借助百年老院文化底蕴的丰厚优势,弘扬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养,通过优质服务工作的深入开展,也让我们医护人员更加的为病人和患者为中心,以病人的健康为中心,我科多名护士被评为:优质服务明星,科室也是连续多年被评为:优质服务人文爱心科室。

(5)、医护工文化 

重症医学科是一个大家庭,医、护、工都面临高强度高压力,我们把文化渗入到每一个人的心理,关爱护士,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爱,在护工生日时,送上一个蛋糕,每年组织他们的春晚活动,让他们参与到科室的活动中来,真正的成为团队中的一员。

(6)、科室管理文化

学无止境  精益求精——安全是基石

质量是保证营造人文爱心科室环境:让患者有一个舒适的治疗区域,科室设立22张床位,抢救区域4人间,2人间,单间均有设立,满足不同病人的需求,床位与床位之间均有隔帘遮挡,充分保护病人的隐私。为了保证患者安全,我们加强学习,努力提升,坚持主任查房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临床护理三级质控体系,每日通报质控内容,重点交班。

科室有规范健全的规章制度SOP、流程及应急预案,在硬件及软件上均能保证临床工作和患者安全,并会定期举行培训及考核,组织应急演练,让工作人员掌握相关知识及处置流程,知晓应对措施,以保证质量及安全。

在医院药师委员的管理下,科室设立专人进行合理用药的管理和监督,设立卷宗进行专项管理。每周进行自查,每月进行总结分析,达到合理用药,降低患者就医负担。

同时利用科室综合管理小组、品管圈小组使用管理工具对科室进行质量管控。我科的质量指标在2017年四川省排名第4位,2018年2019年是四川省重症医学质量信息网报优秀单位(四川省仅6家医院获此殊荣)。建立多学科合作,MDT协助诊疗疑难危重患者。建立重症病历系统,优化工作流程,更加实施动态对患者治疗进行调整,病情进行检测。积极开展新技术,提升业务水平。科室多次参加四川省CRRT技能比赛均取得优异成绩,参加全国医疗质量改善项目获得题名奖和最佳人气奖,参加征集镇痛视频大赛获得西南地区第二名等,这些荣誉都是严管理、高要求下的收获。

(7)、职业生涯塑造文化  

工作岗位职业规划:个人的兴趣爱好承建:

 春游文化:连续10年的春游冷餐会,是我们所有人员最期待的,自己把拿手好菜带给大家分享,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春游的时候带上自己的家属,让我们的小家感受到科室“大家”的热情和温暖。

春晚文化:医院每年的春晚是我们集体最期待最踊跃参加的项目,让大家展示才艺,每年的节目科主任和护士长都会参与,这样让大家的参与度增高,更好的展示自己。

 户外活动增强体质:借助科室的运动达人带动科室的运动能力,组织跳绳、跑步、骑行、拔河等简单易行的户外活动,促进团队凝聚力,尽量减少“亚健康”人员,只有好的身心健康,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健康。

 特别的日子我记得:在科室人员生日或特殊的节日(护士节、医生节)我们都会举行简单的仪式进行庆祝,让大家感受到温暖,有深深的仪式感。 

个人专业发展:专科护士,科室医生组完成6人外出进修培训,并建立亚专业小组;护理组完成10人外出进修,每年外出培训40余次,成功建立护理亚专业团队,配合医生组建设,促进科室建设; 

个人学业提升:陈鑫魏完成中泰研究生学习,并取得结业证书,目前承担中泰班全英文实习带教负责人的工作。科室近5年培养4名后备护士长,均已经上岗,并取得一定的成绩

 个人形象礼仪提升-旗袍秀:进行专业的礼仪培训,提升个人形象建设;为了保证院感,守护患者健康,我们的工作需要“全副武装”,这样把我们的美和自信都淹没在工作服和口罩帽子里了,让大家穿着优雅的旗袍,化上美美的妆容,带着温柔的微笑,展现自我,建立自信。

三、形成示范影响力

(1)城北区域联盟 

借助科室对危重患者救治能力的优势,在医院的协助下建立成都城北区域危重患者救治联盟,帮助医联体单位进行医疗护理水平的培训及考核,近年来组织10余次操作大练兵,实操工作坊等,建立微信培训平台进行学术和专业交流,帮助协同救治特殊患者,解决医疗难题,促进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共同服务好城北百姓健康。

(2)脓毒症日活动 

脓毒症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感染致死的主要原因,提高对脓毒症认识,实现脓毒症的早期识别及早期治疗能显著提高脓毒症的预后。通过此次活动,普及了公众对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的认识,提高了重症同仁们对脓毒症的诊治水平,旨在为患者及公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科室连续三年举办“脓毒症日主题活动”,活动采取户外运动、知识竞赛、专题讲座、深入临床专科交流,发放专题资料等多种形式进行,取得较好的影响力

(3)品管圈

2014年科室建立以本科生为主体的品管圈,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目标导向,借助头脑风暴和团队力量,利用品管工具,进行科室质量PDCA进行管理管控。品管圈成果汇报多次获得成都市、四川省优异成绩。

(4)城北论坛

借助科室地理位置和城北区域联盟的建立,开展城北重症论坛,让联盟单位将自己的经典病例进行讨论,发言,邀请专业内专家进行指导和点评,促进医疗能力的提升,建立城北论坛的品牌效应。

(5)继续教育培训班

目前国内危重症救治模式已由专科技术到多学科协作,由单一器官支持到多器官功能的监护,从整体宏观控制到个体微化处理,重症医学科的管理更加注重医护合作。医护人员只有不断提高专业技能,拓展知识领域,才能更好的满足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越来越高的要求。科室连续举办5期四川省继续教育培训班,2期国家级继续教育培训班,1期国际交流培训班邀请国内外专业教授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教学,为四川省重症医学同道搭建了一个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得到一致好评。

改善优质服务典型案例 创新举措一

记最美逆行援鄂成大附院重症人-关注

2月1日,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发布了“关于组派第三批医疗队援助湖北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紧急通知”。时间紧急、任务重大。

伍强为成都大学附属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士,在科室他主要负责回访工作,因为在大家眼中他是个爱笑的大男孩,非常“讨喜”。正是这样一位乐观开朗的男生,在接到援助湖北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紧急通知时他毅然报名,义无反顾地奔赴最危险的战场,他认为这是作为医务人员的责任。

伍强平时工作积极主动,勤奋努力,尽职尽责,在平凡的护理岗位上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严守工作岗位,密切观察危重患者的病情变化,时刻牢记保障医疗安全是第一位,杜绝医疗差错事故发生;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捕捉有用的信息,有丰富的想象力,勇于技术创新。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擅长与人交流沟通,能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的进行心理护理。

在武汉已经连续工作了一周,伍强每天都像陀螺一样忙个不停。在隔离病房内,事无巨细全部需要医务人员亲力亲为,病人的吃喝拉撒睡也都要照顾到。有一次,伍强发现有一个大爷总是面带愁容的在病房门口来回踱步,就去问他怎么了,大爷说自己年纪大了,这次疫情又很严峻,自己会不会就......而且房间里一直只有他一个人,他很害怕,也很孤单。伍强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耐心的安慰大爷,向大爷讲解了这样安排病房的原因,并保证只要大爷走出房间就能看到我们医务人员,我们会一直陪伴您直到康复。随后伍强给了大爷一个大大的拥抱,为大爷加油打气,大爷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临危受命,他深知责任重大

相信他这一缕明媚阳光,所到处乌云终会散

援鄂医院治愈出院的1例患者

风华模样,你落落大方;家国有难,你迎难而上。这些前线战士,斗志昂扬,拼搏在战场上。前线战士们,一定平安归来!

改善优质服务典型案例 创新举措二

(荣获医院微视频比赛一等奖)

《暖阳》--真爱传递 促进医患和谐

题记:

在我们心中,病人就好比生了疾患的树,但愿我们的帮助如阳光雨露,能给他们一个顶顶茂盛的郁郁葱葱,愿他们茁壮,愿他们健康;在我们的心中,病人的愁苦如乌云漫天,愿我们的关怀如同和煦春风,吹走愁云,展现阳光灿烂一片晴空。

——致成都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优质服务年”活动

日前,一面印着“仁心仁术恩同再造,精心呵护胜似亲人”字样的锦旗送到了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的手中。这面锦旗的背后是一个医患同心,携手战胜病魔的感人故事。

李淑秋,今年91岁了,是一位心、肺慢性疾病的患者,是重症监护病房里一位最最可爱的婆婆,数年来,无论是生病时入住在监护病房,还是康复后修养在家,李婆婆的身体状况都是我们所有人时时牵挂于心的事情。与其说她是我们的病人,不如说她是我们的亲人与朋友来得更为贴切,李婆婆的老伴儿更是与我们建立了深厚的医患感情。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李婆婆每年都会生病,爷爷很担心、很着急,可是只要住进重症监护病房,他就安心了,因为重症监护病房的医生护士们总能给婆婆带来最好的治疗与呵护,爷爷就是信任重症监护病房的姑娘们。

李婆婆,一年中常常有几次疾病加重的时候,在病情危重时是重症监护病房的医护人员默默的守护在她身边,用精湛的技术把她从病魔手中无数次拉回,用无限的爱心温暖着李婆婆的心,用细心周到的护理让李婆婆康复出院。她是一位非常理解医护工作的患者,她是一位非常配合治疗护理的患者,护士们称她为金牌患者,她称护士是白衣天使。每一次李婆婆患病到重症监护病房,她说的第一句话就是“看到你们我就放心了”,在重症监护病房,医生护士就是李婆婆的亲人,姑娘们上班时总忘不了来到李婆婆的身边问好,主管护士更是左一个李婆婆,右一个李婆婆,把常规护理完成的同时,不忘做好心理护理,让李婆婆感觉住在监护病房就像在家一样温馨,甚至比在家更好,因为这里有专业的护理照料。每次好转出院,李婆婆都依依不舍;每次好转出院,李婆婆的家人都总少不了送上一面真情的锦旗。

家访,已经成了监护病房里每个姑娘们最最开心的事情,就像串门走亲戚般温暖而期盼。主任与护士长只要有时间就会带着我们去看望爷爷和婆婆,主任会说:只要你们没来医院,就知道你们一切安好,那么我就很放心,但是又很想念你们,所以还是要来看看的。每次去,一旁的主任都会先给婆婆检查检查,问问最近感觉怎么样;另一旁,护士长会跟爷爷唠唠嗑,问问婆婆饮食睡眠可好;跟去的姑娘们也都会陪婆婆爷爷聊聊开心事儿,聊聊病房里的有趣儿事儿等等,每次看着婆婆爷爷脸上温暖的笑容,我们就放心了。

这一次李婆婆入院进行“永久起搏器安置术”,术前,婆婆有些焦虑,爷爷也有些担心,但是通过医护人员精心的准备和检查,给予婆婆最大的支持与关怀,安抚爷爷的担心和顾虑,手术很成功。术后的护理任务十分艰巨,护士长安排专人护理,从不松懈;主任每天查房,关怀备至,为婆婆带来了十分的信心。很快,婆婆顺利康复出院,记得那一天,主任、护士长、医生护士们送婆婆送到了门口,特意安排了专人送婆婆回家,千万句祝福、嘱咐汇成一句话:婆婆,好好休息,一定的,加油!

五年的来来往往,我们一直把婆婆爷爷当家人一样对待,婆婆爷爷也拿这儿当家,在这里获得健康,交到朋友,很有归属感。婆婆爷爷与我们结成了良好的友谊,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彼此尊重,彼此呵护,就像亲人般时常挂念,默默关怀。

“创优无止境,服务无穷期”,护理亦是如此。优质护理似一个有魔力的磁场,一直吸引着我们,我们慢慢的融入,慢慢的觉得原来身边的病人是那么的可爱,慢慢的觉得心里淌着一股暖流。对于我们来说,让病人依赖,家属信赖就是永恒的追求。李婆婆和爷爷对我们如此的信任与尊重,无不让我们同样感激爱护。他们爱护着我们,我们同样关爱着他们,这是怎样的情谊,这不就是医患一家亲吗?视病人如亲人,多一份关爱与理解,就会多一张笑脸、多一份和谐。唯此医患同心,方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优势、战胜病魔,于是,便有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崇高源于微小,收获来自付出”,在开展“优质服务年”活动过程中,我们得到了病人的好评,收获了病人及家属的信任,这是病人与家属给予我们的认可,给予我们的肯定,同样,这更是一种勉励,赋予了我们新的使命与期望,鞭笞着重症监护病房的每一位医护人员,更加努力,更加细致,用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为每一位患者带来更优质的服务,打造更温馨的家!

94岁的李婆婆,是一位心、肺慢性疾病的患者,是成大附属医院重症监护室病房里的一位最最可爱的婆婆,数年来,李婆婆的身体状况都是成大附院重症人时时牵挂于心的事情。与其说她是我们的病人,不如说李婆婆是我们的亲人与朋友来得更为贴切,用老爷子自己的话来说:李婆婆每年都会生病,他很担心、很着急,可是只要住进重症监护病房,他就安心了,因为重症监护病房的医生护士们总能给婆婆带来最好的治疗与呵护,爷爷就是信任重症监护病房的姑娘们。

       该微电影取材于成都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的真实故事,我们用态度和行动诠释了医务工作者的爱心与责任,让我们向每一位为医患和谐做出贡献的医务工作者、病员及病员家属致敬!

改善优质服务典型案例 创新举措三

因高考压力跳楼  重症团队再帮扶

2014年12月14日17:36分,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了一名高处坠伤患者。她叫刘盼,一名17岁中学生,不幸从3楼跌落,致全身多处受伤,由崇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入,救治效果不佳,转入我院。我院急诊检查结果提示:多发伤、肋骨骨折、双肺挫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骨盆骨折、左侧胫腓骨骨折、迟发性胸腹腔脏器损伤待排、颅脑损伤待排……疼痛折磨着年轻的女孩,伤情随时危及脆弱的生命。转入重症医学科后,陈侣林主任亲自组织对刘盼的抢救工作,骨科、胸外科、急诊科等科室专家相继参与会诊。

当晚23:00,由医院院长杨德华、党委书记孟晖带队,医务科科长易智勇和事业发展部主任林勇同行前往重症医学科探望刘盼。陈侣林主任对刘盼病情作了汇报后,杨院长现场做出指示,要求重症医学科合理调配医护人员,全力抢救,保证患者安全,并做好和家属的沟通工作。

经过轮番抢救,刘盼的病情仍然危重。多科室专家疑难病例讨论、联合商讨刘盼的治疗方案、高年资护士及护理组长专人负责刘盼的护理工作、请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内科及重症医学科的专家会诊……尽管治疗难度大,但ICU全体医生没有一丝懈怠,人人坚守岗位,想尽一切办法,誓要找到最佳治疗办法,挽救这名花季少女。

12月23日,刘盼的病情终于趋于稳定,脱离了生命危险,在家人陪同下转回崇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下一步康复治疗。医院每周定期安排专家前往指导工作,并且每天进行电话沟通,确保随时掌握其病情动态。据悉,最近一次会诊,刘盼的气切导管已经成功拔出,并且能顺利交流。

此次转诊,是认真贯彻落实医院与崇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开展的双向转诊合作协议文件精神的有力举措,也是基层医疗机构直通成都市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全面开启的生动实践。

2015年6月8日刘盼顺利完成高考,并取得喜人的成绩。花季少女再一次绽放,是每一位重症人不断前进的动力。

改善优质服务典型案例 创新举措四

成功救治,英雄警察刘军

题记:生命中总有那么一些时刻,我们要鼓起勇气作出选择,而这些选择,也许不仅违背了理性和常规,也可能让我们不顾深信之人的忠告,可即便如此,我们依然执迷不悟,因为抛开所有的顾虑以及理性分析,我们相信的选择是对的,我们做了最该做的事,我们拒绝袖手旁观。

人民警察,人民的卫士,像一粒尘土,微薄、微细、微乎其微,寻找不到,又随处可见。刘军就是这样一位既平凡又普通的警察,默默守候在自己的岗位上,执着奉献,因点滴塑造伟大,因无畏彰显忠诚,成为了人民心中最美的警察,感动着每个人。

2017年8月13日的下午,据有关方面举报,警局掌握了一个盗车犯罪窝点,刘军和他的同事们临危受命,像往常一样,外出执行公务,准备抓捕疑犯,可是这次的疑犯相当凶险,武力拘捕,其中一名疑犯驾车打算逃逸,车速极快,就在这一刻,没有丝毫的犹豫、没有半步的退缩,出于人民警察的天职,刘军无畏地迎向了危险,竭尽全力捉拿疑犯,与疑犯英勇搏斗。然而疑犯负隅顽抗,丝毫不曾想过投降,竟开车直撞向刘军同志、而后挤压在水泥桩上,巨大的外力作用致使刘军同志弹出汽车和水泥桩几米开外,人民英雄刘军英勇负伤了......

生命垂危的刘军同志被同事紧急送往成都大学附属医院的重症医学科监护治疗,到医院的时候,刘军同志已经昏迷,全身多处骨折,失血性休克,病情相当危重。医院高度重视,指示全力以赴抢救人民英雄刘军。医院立即为刘军同志开通绿色通道,20分钟内完成配血-输血,积极的纠正休克,为手术创造了有利条件。召开院内会诊,多科专家到场,安排紧急手术,挽救刘军同志的生命,院外会诊随后也启动。由于失血过多,医院立即申请、调配为刘军同志进行输血治疗,全天不间断的生命支持、监护生命体征,安排最有经验的医生护士诊治护理,所有医务人员一起与死神赛跑,争分夺秒抢先黄金72小时。刘军同志的每一次生命跳动都牵动着大家的心,每一次病情的些许好转都让大家激动不已,慢慢地,刘军同志的生命体征渐渐平稳,所有的人都在为英雄呐喊,为英雄祝福。因为人民需要这样的好警察,祖国需要这样的好警察。

危难之时大显身手,施援之后默默离开,人民警察以无私无畏的爱心和责任感,将忠诚信念与爱民情怀以温润无声的方式感动着广大群众。刘军同志是最美丽的。为了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公安民警刘军同志临危不惧,置个人生死于不顾,不仅体现了对职业的忠诚,更彰显了正义的力量,还有什么比这危难之时的奋不顾身更加美丽的呢?就像一位群众所说;“刘军是个好警察,他不怕,如果他怕,这样的话犯罪分子会更加嚣张,只有刘军这样的无畏与不怕,让犯罪分子害怕,社会需要更多像刘军同志这样的人民警察,他是个真正的英雄!”的确,刘军同志是英勇顽强的,他用血肉之躯维护着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护卫着社会的安宁团结。他用行动证明了警察的职责,他是人民群众的保护神,是最可爱的人,是最美的人。

 相信每个看了“刘军同志事迹”的人都会有一种真实的温暖,像如沐春风的暖阳铺洒己身,给人力量,予以希望。这就是感动,就是正能量的光和热,照耀着每个愿意感动的人,凝聚着大家的中国梦。

人活在世上不光是为自己活着,更多的是为他人,与其把像刘军同志一样的人称为英雄,我更愿把他们当做平凡的小橘灯,在黑夜里照亮自己,也给他人前行的温暖和希望,朴实却不失光华!其实我想,不管在国家这个大家里,还是在家庭这个小家里,都需要感动自己感动他人,将感动的正能量星星传递,来提醒我们,激励我们,鼓舞我们,那么我们的生活将会更加明媚灿烂。

和平年代的我们需要更多像刘军同志这样的警察,我们应该向他致敬。祝愿他早日康复,国家需要他,社会需要他,人民群众需要更多像他这样无私奉献的好警察。


赞一下
返回首页
回首页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