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优秀案例

山西省社会福利精神康宁医院:精神科护理安全预警工作中的人文实践

时间:2020-03-23  来源:  作者:山西省社会福利精神康宁医院

在护理工作过程中,向患者提供专业科学服务,同时为患者提供医学人文服务,是我院多年来护理工作实践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众所周知,精神障碍患者由于受疾病症状的支配,绝大部分自知力缺如,部分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或丧失,容易发生自杀/自伤、暴力攻击、外走、噎食、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是一个存在高度安全风险的特殊弱势群体,因此,确保患者安全始终是精神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我院作为一所三级甲等精神疾病专科医院,在护理实践过程中,着重掌握精神障碍患者这一特殊群体的人文需求,将针对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安全预警举措和医学人文服务有机结合,构建安全预警工作模型,体现科学性量化评分,实现医护患多方联动,实施个体化人文关怀,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同时,提升了服务品质。在此基础上,我院在精神科护理安全预警工作中开展人文实践并取得明显成效。现将开展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精神科护理安全预警工作模式简介

(一) 建立安全预警组织结构

成立安全预警工作机构,明确工作职责。根据医院规模、安全预警工作开展情况实施院、科两级责任制,院级配备专/兼职督导人员,指导临床一线安全预警工作并实施,加强重点环节监控,评估实施成效,持续巩固安全预警成效。科级配备专/兼职行政人员(一般为科室护士长),协调精神科住院患者安全预警工作事务,了解掌握并上报相关信息。督导人员应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中级及以上职称,从事精神科医疗或护理工作10年以上。预警实施人员应具备大专及以上学历或中级及以上职称,从事精神科医疗或护理工作5年以上且均接受严格的一致性培训(达98%以上)。

(二)研制并使用安全预警工具

    我院在查阅文献、院外学习、专家会议的基础上形成了用于筛查住院患者安全风险内容的精神科住院患者安全预警评估表、早期安全预警评分表和分级预警标识、住院患者主要风险的标准化干预措施、住院患者安全预警标准化处理流程。

(三)精神科护理安全预警机制运行

安全预警机制运行系统包括预警分析系统、预警决策系统、预警报警系统以及预警控制系统。预警分析系统在对已收集到的数据、材料和信息进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依据已有的评价指标,计算出各相应指标的分值,为决策系统提供参考;预警决策系统根据预警分析系统的综合得分,依据已设定好的预警阈值,确定预警级别、相应的干预措施和标准化处理流程;预警报警在预警分析与预警决策的基础上建立,在第一时间获得警情信息,给予相关人员(医生、护士、家属、患者)相应级别的安全预警警报,及时进行风险交流,使相关人员掌握重点患者、重点风险及重点环节,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预警控制系统包括预防和控制两个层面的内容,是预警机制运行的最后一个阶段,相关人员依据预警报警系统发出的安全预警信号,迅速、及时、有效地采取解决和消除危险的举措,防范或降低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

(四)精神科护理安全预警工作模型

二、精神科护理安全预警工作的人文实践成效

(一)提高工作效率,强化管理人文

精神科住院患者安全预警工作模型架构基本分为三个层面:一是从组织机构方面进行完善,对于模型的运转实施及实施后的监督、跟进、检查、反馈及评价均明确人员负责,确保机制运行顺畅;二是从机制运行系统方面进行改良,变被动应对为主动防范,如预警系统(包含分析系统、决策系统、报警系统以及控制系统)、风险分析系统(包括预警评估、风险交流等)、配套机制(如“隐性病情”上报机制、无惩罚上报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机制、反馈机制等)等重点内容的建立和完善,确保安全预警机制的科学性、可及性和合理性;三是从人员水平提升方面进行加强,预警评估方法的掌握、量表的使用、评估原则的把控、风险描述、预警分析及决策乃至整个预警机制的运转都必须以扎实的风险理论及精神科专业理论为基础,因此,对相关人员进行相关理论和技能的严格培训,保证技术水平到位,确保了预警机制各项内容的顺利开展和落实。在此基础上,护理管理者可以迅速有效地把控预警机制的整体运行情况,如住院患者的风险情况、警情分布及预警措施落实情况等,较大程度地提高了临床工作效率,护理管理水平也得到显著提升。

(二)医护患同参与,深化安全人文

安全预警工作过程中,注重安全信息的共享与交流。一是强化医护人员之间的风险交流:除了将预警评估结果告知责任护士、主管医生等,还通过晨会交接班、医护联合大查房、放置安全警示标识等最大限度地扩大预警范围,使所有相关人员均能对高风险警情做到心中有数;二是强化与患者/家属的风险交流:结合患者病情加强安全宣教,使患者及其家属参与科室风险管理,对于接受能力差的患者或家属,采取反复多次、形式多样的宣教,变被动为主动,这就要求护士增加与患者交谈次数,在与患者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注重了解患者的内心需求,耐心解释患者疑问,使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得到充分保障,取得患者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从而建立起和谐的护患关系,真正地把护士还给患者,丰富了优质服务内涵,推动安全宣教工作又上新台阶;三是定期开展医护患安全座谈会,收集各种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存在问题并解决,将医护患同参与的一体化安全管理模式落到实处。在系统可靠、流程细化、环境安全、注重沟通、氛围良好、信息共享、一体化交流的良好人文环境下,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方案得以顺利实施,住院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患者的安全宣教知晓率均得到有效提升

(三)减少不良事件,打造品质人文。

精神科住院患者安全预警工作的开展,始终以“患者安全、服务、质量”为核心,真正从“以患者为中心”、“以人为本”出发,旨在准确地预报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安全状况和可能发生的后果以及危害,实现降低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频率,确保患者安全,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优质护理,提升服务质量。在实施过程中,一是采用分级预警的原则,共设置四个级别的预警,不同的预警等级,相应的预警范围、预警强度以及预警持续时间均不相同;二是在开展安全预警工作初期采取了病区试点的方式,通过试点,不断细化预警流程、编制工作规范、完善配套机制;三是充分认识到医院风险具有动态变化的特点,对住院患者进行动态评估、预警定级、效果评价,避免了风险预测、措施落实及后续监控相脱节,基本实现了早期识别安全风险快速化、明确安全预警级别具体化、采取预警干预措施标准化、迅速控制危险因素高效化,有效地降低了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了住院患者的安全和服务品质。在此基础上,我院主持编制了山西省地方标准《精神卫生社会福利机构安全预警工作规范》,现已正式实施并荣获2018年度“护理管理创新奖优秀奖”。

总之,人文即重视人的文化,其集中体现是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人文关怀能否真正融入到医疗护理服务中发挥其作用,有赖于医院、医护人员和患者三方的共同努力、精诚合作和相互支持,犹如三角形的顶点,缺少任意一方,平衡关系都将难以维持。而我院安全预警工作的开展和实施,找到了医院服务和人文服务的完美契合点,是人文实践成效的深刻体现。但是,由于我院护理安全预警工作模型的构建,大部分是基于精神科住院患者风险度高、《精神卫生法》的精神要求以及当前精神科住院患者安全预警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且搜集到的数据数量有限,仍然存在不足之处。建立更为科学合理的人文化安全预警工作模式,尚需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改革创新。

赞一下
返回首页
回首页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