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优秀案例

嵊州市人民医院:打造“双下沉、两提升”的升级版

时间:2019-05-02  来源:  作者:嵊州市人民医院 陈瑜

2018年11月16日,嵊州市人民医院(浙大一院嵊州分院)康复医学科整体搬迁至鹿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标志着嵊州市首个“医共体”正式成立。跨出这一步,不仅是嵊州市人民医院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探索医共体建设的一次大胆尝试,更是人民医院医疗发展战略的大调整。

据常务副院长吴建平介绍,目前医院虽有1000张床位,但对嵊州市庞大的住院人群来说,还是不够的。同时,为更好地服务更多的市民,医院接下来还将开展一系列类似创伤外科、心胸外科等强势学科,“这些学科的发展,需要一定的空间,把一些慢病康复患者搬迁至医共体单位,就可以腾出部分现有的病区,所以我们就进行了一个结构性调整。”

这不是该院改革创新的第一步。自2015年12月,嵊州市人民医院接受了浙大一院的全面托管以来,浙大一院派出了大量优秀的临床医学专家和管理专家进驻嵊州。经过近3年的发展,医院的管理水平、学科建设、综合实力、医疗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辖区服务能力不断扩展,核心竞争力逐步增强,越来越多的高质量需求的患者愿意留在本地就医。特别是今年以来,医院在全面深化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双下沉两提升”工程和进一步落实“最多跑一次”的决策部署中,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变口号为行动,顺势创新,不仅使老百姓“家门口看名医”的获得感更深,在改善医疗服务的道路上,打造了医院快速发展和群众满意的新高地。

互联网+  让看病就医更“智慧”

让智慧的医疗、智慧的健康体现在细节中,融入到人民的日常生活中。这不单单是一个口号,而是医患双方都期待实现的目标。嵊州市人民医院着力推进智慧医疗,让患者省心省时更省力。“嵊州人民医院”微信公众号提供贴心“微服务”:智能导诊、预约挂号、排队叫号、查医生、查费用、在线缴费、查报告、医院导航等便民服务。支持两种方式在线查询获取电子化的检查结果:检查完成还伴有手机短信息提醒服务,检验检查结果可在医院微信平台上进行查询,也可在健康绍兴App上进行查询。

云胶片服务正式上线后,病人可在微信公众平台查询到影像片子以及报告,患者不仅不必等待洗片,还免除携带胶片的麻烦,省下支付胶片的费用。

统筹推进“智慧结算”。自6月份起嵊州市人民医院急诊、门诊都开通了诊间结算服务,让患者在医生诊室就能完成结算付费。完成整个支付过程不足10秒,为患者省下排队时间,提高诊疗效率。

120急救中心原来转运病人,病人家属需要来回跑上两次。一套流程下来得花上不少的时间与精力。经信息化改革后,只需跑上一次就能完成病人转运流程。

完成了智慧药房建设:实现处方系统与药房配药系统无缝对接,做到门诊取药“随到随取”。

搭建起了“远程会诊”这一平台。平台可与省内外医学会诊中心联网,实现专家与病人、专家与医务人员之间异地“面对面”的会诊,相当于将省外的专家请到了患者的身旁,使我市患者既享受大城市专家的优质医疗资源,又降低了交通、住宿等费用,大大满足患者的就医需求。

通过推进信息化建设,让信息跑代替患者跑,跑出了速度,跑出了效率,让百姓真正享受到了便捷。

人文融入  让医疗服务更贴心   

坚持+创新 志愿服务铸就品牌。志愿服务贵在坚持,难在创新。该院志愿者服务队组建于2001年,到现在已走过了17个年头。服务队规定一月一服务,一季一座谈,一年一表彰,确保志愿服务行动常态化开展。为了让志愿服务精神根植于心、惠及于民,服务队丰富载体、拓展内涵,使活动更加创新化、多样化、精细化。例如:院内设立了“家燕归巢”暑期社会实践、“公益一小时”、“志愿者服务在医院”等项目。主要提供导医导诊导检、自助机使用引导、代借轮椅和文明督导等服务。近两年来志愿者在医院服务人次达4108人次,累计服务9762小时,为患者提供服务35万余人次。今年,又通过与团建、党建相结合,创新打造“公益早班车”等服务项目与活动,倡导全院职工“奉献公益一小时,助力最多跑一次”,号召大家都行动起来加入爱心团队。目前“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当志愿者”正日渐成为医院的新风尚。

1+1>2  将服务做到百姓心坎里。精准地聚焦老百姓“看病难,看病烦”的“关键小事”,亮出实招,打破各就医环节壁垒,深化开展了一系列的卓有成效的优质便捷的服务举措:为了方便患者就医,免去多部门奔波的劳碌之苦,优化医院门诊服务我院成立门诊一站式服务中心和一站式入院准备中心:提供一站式门诊服务和住院预约服务,包括一站式预约挂号、诊断证明盖章、麻醉卡办理、转院证明办理、住院预约床位等。很大程度上缩短了患者在医院辗转滞留的时间。

医院现有70多台自助服务机,涵盖门诊各楼层、住院各病区,每日使用3000人次左右。高峰期排队时间为4.5分钟,门诊自助结算率排名绍兴地区第一。

分时段精准预约,建立退号和爽约机制:根据每个科室不同医师既往的接诊速度,合理设置预约时段,让患者预约时间和实际就诊时间尽量一致,减少院内等待时间。同时为防止随意爽约,目前规定,一个月内爽约达到三次者,暂停预约一个月。

开设多学科综合门诊:对肿瘤、疑难复杂疾病、多系统多器官疾病等患者,提供综合诊疗服务。

此外,我们还主动把握群众需求,创新工作举措,更好地服务群众。开展了慢性病网上复诊、健康咨询,患者在家中即可享受健康咨询、康复指导等健康服务。

让医疗更有温度,让服务更有力度,让百姓更有满意度”,这是新时代赋予医疗卫生工作的新内涵,更是民生所托、百姓所盼。为不断优化市民的就医体验,该院在咖啡吧、音乐厅、园林式建筑等治愈系环境的基础设施上,不断加强人文服务内涵,从细节入手,贴心为患者服务。设置了“共享轮椅、免费体重秤、储物柜、开水供应”等诸多便民措施。日前,又引入了“手机加油站”,在门急诊大厅为市民提供温馨的充电服务。这些举措都点点滴滴地渗透在嵊州人医的日常中,也如春风化雨般地体现在老百姓日益提升的满意度中。

学科发展  优质医疗百姓得实惠

在学科建设方面,在浙大一院的支持下,托管伊始,嵊州市人民医院就组建微创中心、胸痛中心、脑科中心三大中心。胸痛中心于2016年3月筹建,同年11月启动。DtoN时间在30分钟左右,国内领先;DtoB时间90分钟左右,达到国家标准。开展急诊及择期冠脉造影400多例,介入手术170 例。脑科中心成立至今出院人次超2700,门急诊量达3.5万人次,完成手术860余台。微创中心开展内镜技术、内镜微创手术、ERCP、腔镜技术;内镜中心常规操作一年2万例以上,各种息肉切除2000例左右,超声内镜250例左右,超声内镜250例左右,高难度操作(ESD、套扎、消化道出血抢救)等均争取常规化开展,手术量居绍兴市前例。腔镜技术: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腹腔镜下肠癌根治术、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胸腔镜手术、骨科关节镜手术、宫腔镜等稳步发展。今年又成立了卒中中心、创伤中心、浙东肺部肿瘤诊治中心三大中心。卒中中心起步于2015年,2018年6月成为浙江省卒中中心联盟单位,开展了脑梗死溶栓、脑血管造影术、脑梗死急诊取栓术、颈动脉支架成形术、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创伤中心制定了严重多发伤抢救小组启动机制,对严重多发伤患者,邀请各专业专家急诊指导抢救工作,专家到场时间院内10分钟,院外30分钟 。2018年6月底成立至今,抢救了严重创伤病人150余例(ISS>=16分),抢救室滞留平均时间为2小时,缩短20分钟以上。浙东肺部肿瘤诊治中心自今年6月份成立以来,已接诊了数百位病人,MDT开展了50余例,收治住院病人近百例,本来要转杭州上海的病人留下来手术的也有几十例了,大大节约了就诊时间和成本。并且该中心开展了早期肺结节筛查,优质良好的医疗支持更利于肺癌的早发现、早治疗,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把该病看好。

该院还组建了临床病理诊断中心、放射影像会诊中心、心电会诊中心等三个共享中心。进一步完善了医学影像、心电、病理、检验、消毒供应等共享中心建设,加强医疗同质化诊断,同级医疗机构实现检查检验结果互认,1-10月临床病理诊断中心、放射影像会诊中心、心电会诊中心分别诊断78551人次、8616人次、433人次。

在重点学科建设方面,嵊州市人民医院成绩斐然。中西医结合肿瘤康复科是“十二五浙江省中医药重点学科”,骨科学、神经病学分别成为浙江省第二批和第四批县级医学龙头学科建设单位。医院内镜创新团队被评为绍兴市县市级医院唯一的绍兴市重点创新团队,成立了嵊州市消化病重点实验室。

医院举办多次芷湘论坛、医学人文大讲堂以及各种继续教育项目,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到院授课。如果没有浙大一院的帮扶,做到这些是不可想象的。

医院出台多项措施进行门诊专科化建设,内科系统增加专家、专科门诊24个,外科系统增加19个,专家、专科门诊人次明显增长。2017年专家门诊量较2016年增长22%,专科门诊量增长81%。

经过浙大一院两年多的帮扶,嵊州市人民医院的技术能力全面提升。在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上,2016年时“下沉”专家开展新项目远高于本院医师;2017年“反过来了”,“下沉”专家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5项,而本院医师开展30项,内部创新被全面激活。

深化医改   打造健康服务直通车

 “医共体”成立之后,人民医院将进一步发挥资源优势,与鹿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人才培养、技术支持等方面的深度协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良性发展的区域医疗体系,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为广大患者打造一条新型的优质的“康复健康直通路”。吴建平说。

嵊州人民医院2016年分别与10家卫生院构筑起下级医联体。为了激发乡镇医院活力,通过专家团队技术支持、指导和延伸服务等多种方式,有效提高医联体成员单位的服务能力,三级医联体服务模式一建成。今年6月,该院到全市各乡镇卫生院设立了6家名医基层工作室,明确了下沉学科、专家名单和承接卫生院名单。市区专家经常性下沉到乡镇,最受益的是农村的老百姓。如今,慢性病防治的“堤坝”越筑越靠前,常见病诊疗技术不断提升。接下来,该院将对 “医共体”运作、成效上做出积极的探索,真正带动整个医改推动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和纵向流动,为医共体辐射范围内的人民群众提供连续、高水平的医疗健康服务。

到2018年9月为止,浙一总院先后下派838位专家人次,完成手术、操作7907例, Ⅲ类及以上手术1874例,63项新技术填补了市内空白。今年3月份,嵊州市人民医院成立了“王伟林、周建英、朱建华、詹仁雅、方强、季峰”等6大名医工作站。下一步,浙一将实施精准下沉,人民医院将依据科室实际需求,结合浙一专家特点,尤其加强外科专家下沉,拟增加二个名医工作站,引进一个院士工作站。

此外,突出党建引领作用,人民医院党、团、妇创新载体,常态话开展各种义诊活动,让乡镇、特别是边远山区的群众不仅家门口能看病,还能得到“一号难求”的专家的看诊。从2017年开始,嵊州人民医院党委启动了“健康快车党员先锋岗送医下乡惠民活动”,如今“健康快车”已经行至了22个站点,足迹遍及全市大半乡镇,秉承“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道精神,行驶在为百姓健康谋福祉的路上。

在多个领域捏指成拳的合力出击下,一张正逐渐被打通的医疗资源脉络图渐渐清晰,嵊州百姓的健康堡垒日益坚固,深化医疗服务供给改革, “双下沉、两提升”升级版“嵊州模式”已阵容初现。

赞一下
返回首页
回首页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