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品牌医院

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时间:2021-08-17  来源: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  作者:贝兰

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湖北省中山医院)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型三级甲等医院,是“湖北省脑卒中诊疗中心”、“湖北省脑卒中筛查与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湖北省疼痛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单位。同时也是首批“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药品临床试验(GCP)基地”、“国家示范高级卒中中心”、“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控基地”等。该院心血管内科是 “国家胸痛中心”,湖北省心衰中心建设单位,湖北省房颤中心联盟单位,国家临床药物试验基地(GCP),湖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科基地。荣获“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武汉大学医学部突出贡献奖等荣誉称号。

创建“组织型”科室,营造温暖和谐氛围

心血管内科为医院重点专科, 现有医护人员47人,其中中共党员 14人;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8人,其中博士1人;中高级职称人员22人,拥有床位71张,其中CCU病床10张。

 “人心齐,泰山移。”在科室主任的带领下,该科始终坚持民主化管理和情感化管理。在工作中做到“知职工情、解职工困,暖职工心”,发现职工情绪有波动,思想有包袱,科室人员主动了解,积极沟通;科室事务上发扬民主,鼓励全员参与,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在生活上倡导“科室互助情”和“职工手足情”。科室中若有职工在生活上遇到难题,科室人员会通过各种渠道联系,帮忙解决。科室的集体活动,提倡全家总动员,通过彼此交流,相互了解,增进感情,科室犹如一个温暖和谐的大家庭。

创建“学习型”科室,促进医疗提质增效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疗服务工作人命关天,出不得半点差错,作为一个年青人居多的科室,该科在开展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过程中始终坚持把学习放在第一位。在科主任的带领下,一直实施着“五个一”的创建规范,即:每周在科主任的主持下进行一次专业讲座;每周组织一次疑难病例讨论;每周进行一次教学查房;每月参加一次专业学术活动;每个月进行一次业务水平考核。同时还鼓励青年人员做到“五个多”,即“多在病房、多接触病人、多动手、多思考、多提问”。并以医疗学术为主线、以普遍要求为原则、以青年人为重点,广泛开展以来,受到全科医护人员高度重视,在科室营造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在“五个一”的引领下,科室一大批青年骨干积极投身到工作中,苦练技术和本领。该科副主任杨波在一次夜间急诊手术中,剧烈的头痛让他天旋地转,站都异常吃力,可他忍着疼痛,强打起十二分精神,为病人进行手术。就在病人完成手术的那一刻,他却倒下了。经过检查被确诊为脑垂体瘤,须行开颅手术,在住院期间仍不忘关心他的病人。2013年,他被派往阳逻院区,面对医疗设备及人员短缺的困难条件下,他一心扎在科室,24小时在病区,用心照顾每一位患者,经过近5年的努力,已能够在当地开展介入手术,基本实现了心血管疾病“家门口”可治的目标。2017年7月,阳逻公交司机成海情在开车途中突发大面积心梗,送到医院时血压为零,杨波冒着风险,在没有家属签字的情况下,立即开通绿色通道,紧急手术,最终使成师傅转危为安。在2017年的干部竞岗中,他以高票当选阳逻院区院长。

经全科人员共同努力,近年来,共发表论文42篇,其中SCI2篇。出院人次、手术人次等业务指标均呈上升趋势,介入手术年均完成1000台以上,科室获医院三甲复评团队突出贡献奖。该科副主任李昌目前为医院“拔尖人才”、硚口区人大代表、武汉市“暖医”及医院“最美中山医生”,并荣获首届“江城口碑医生”称号。宗文霞获医院“最美中山名医”,张璟轶同志获优秀共产党员,付菱同志获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创建“服务型”科室,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以病人为中心,用心服务病人”是该科始终坚持的服务理念。为了把工作做细做实,该科实施了“六个一”服务举措,即:送上一杯热水、道一句温馨的问候, 准备一些便民小物品, 组织一次健康讲座,送上一张服务卡,一周之内电话随访。一时间,该科医护人员都从病人的角度出发,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服务规范,仪态大方,这些细微入微的人文关怀服务拉近了患者的距离,也赢得了患者的心。

18年前,家住汉正街附近的徐老太因患房颤要定期到医院检测凝血功能,一个月后才能领取检测结果。得知徐老太腿脚不便,张璟轶医生就主动留下电话,每次帮太婆领取结果,并将检测结果及用药注意事项通过电话告知老人,这项“特殊服务”一坚持就是18年。“买电器都有售后服务,医生也应该有‘医后服务’。”自此以后,她坚持给病人留电话,且24小时开机从不拒接,现在她还专门印制了名片,上面不仅留有电话,还有微信和qq号。65岁的退休干部宓章立因冠心病多次住院。由于思想压力大,他常对医护人员发脾气,张璟轶医生总是主动找他沟通,耐心听他发牢骚。宓章立隔三差五地就电话联系张璟轶,有时咨询病情,有时找她帮忙联系住院床位,张璟轶每次都有求必应。为了表达对张医生的感谢,他特地写了一封感谢信,并以征集签名的方式,守候在诊室门口,不到一个月,就征集到了56个签名。

在她的感染下,该科所有管床医生均把手机号留给了病人,坚持24小时开机,随时接听患者咨询。该科还借助互联网平台,组建了病友微信群,所有医生均在群内,对患者提问进行答疑,将医疗服务延伸到家里,成为了病人的“家庭医生”。

作为人文关怀护理模式病房试点科室,该科认真落实改善医疗服务行动,积极开展温馨病区服务活动,优化服务流程,如设计的“出院结算资料袋”,在资料袋的正面印有出院所需准备的资料和结算流程以及温馨提示,避免患者跑冤枉路。袋子的反面则是门诊时间和咨询电话,以方便患者复诊。该科还针对起搏器植入术后伤口止血制作了防滑加压袋,自制斜坡式上肢固定器提高介入患者桡动脉压迫处舒适度;启用了医护对讲机,方便病情沟通;制作温馨提示卡,告知注意事项。这些举措看似很小,却极大地方便了病人,也让病人感受到了科室的关怀。

为接受群众监督,科室主动“亮身份、亮承诺、亮监督”,并通过召开工休会、座谈会等形式,收集患者意见,持续改进,不断改善患者就医体验,赢得了患者的好评。近年来,该科满意度一直居医院前列,许多医生都拥有了自己的病号粉丝。

创建“活动型”科室,激发员工建功立业

为帮助科室医护成长,激发干事创业激情,心内科积极搭建活动平台,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成为科室主旋律。

搭建业务活动平台。医学发展日新月异,稍有停歇就有可能落后,为让患者有更多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案,该科自2005年开展经手桡动脉介入穿刺手术来,每年至少开展1项新业务新技术。对于急性心梗病人来讲,时间就是生命,为在最快时间得到救治,该中心突出“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的理念,按照中国胸痛中心建设标准,充分借助医院多学科力量,并与各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0急救指挥中心联手,构建胸痛救治一体化网络,实现院前急救和院内抢救、各级医疗机构转诊及转运的无缝衔接。并采取先诊疗后付费,专职急救护士“绿色通道”全程陪同,导管室24小时全天候开放等措施,尽量缩短各个诊疗环节所需的时间,为急性胸痛患者搭建起了一条高效通畅的急救“高速路”。2018年11月23日,国家胸痛中心现场核查,该院当场进行了一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急诊PCI治疗,D2B时间为32分钟,获得核查专家的一致好评。

搭建志愿服务平台。一是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科室人员作为肖芳志愿服务队成员,积极参加急救教学活动,并利用“三∙五”、“五∙四”等时间节点开展健康义诊活动。二是开展健康宣教活动,每周都会举办1次健康讲座,让患者和家属了解心血管知识,了解自身病情,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三是开展对口支援工作,该科医生张明、庞静等先后支援恩施市中心医院心内科,经过近10年的帮扶,目前已发展成为州级临床重点专科。四是参加博士团义诊工作。倪明科博士先后到宜昌、十堰、恩施等地基层医院开展义诊及教学查房等活动。五是积极参加无偿献血活动。在医院组织的无偿献血活动中,该科医生积极参加,其中护士轩虹献血已达10次,献血量近3000毫升。

“一分耕耘,一份收获。”全科人员齐心协力,科室朝着“五个一流”的目标不断迈进。管理上用心,主任带头示范作用明显,各项工作均能按要求落实到位,科室发展呈良好态势,是医院学习的先进典型;服务上贴心,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深得患者信任,科室也多次被评为优质护理示范病房;技术上精心,各项业务指标均走在医院前列,一大批青年骨干成长成才,为医院输送多名优秀管理干部;同事间关心,互帮互助,团结和睦,不是兄妹胜似兄妹,文化氛围浓,多年未有人才流失。

多年来,该科先后被评为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湖北省杰出青年文明号、湖北省“先进学习型组织”、省卫生计生委优秀红旗党支部、武汉大学医学部“突出贡献奖”。


赞一下
返回首页
回首页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