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品牌医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百年传承 敬佑生命 构建和谐温暖的人文型医院

时间:2020-04-03  来源:  作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中国科大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始建于1898年,前身为合肥基督医院,经过三个世纪的风雨洗礼,现已发展成为一所设备先进、专科齐全、技术力量雄厚,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急救为一体的省级大型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作为安徽省规模最大的公立医院,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正围绕国家重大健康战略部署、医疗健康政策要求和群众健康需求,秉承“红专并进、理实交融”的中国科大校训和“仁术济世,求实创新”医院院训,肩负大医院的担当与作为,培育“敬佑生命、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患者为中心,着力于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便捷的高质量的诊疗服务,致力于构建和谐温暖的人文型医院,先后荣获第五届“全国文明单位”、“2014-2016全国百姓放心百佳示范医院”、“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国家级“青年文明号”、安徽省“文明单位”、安徽省“工人先锋号”等多项荣誉。

近年来,中国科大附一院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患者为中心,开展多种形式的人文品牌创建活动,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文体系。

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树立文化建设正确方向

院党委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把文化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深入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认真开展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创建,以特色党建活动引导全院干部职工守住思想阵地、占领精神高地;通过理论学习强化思想政治建设,为医院文化建设准确把握前进航向;通过“支部立项”、“书记论坛”、“党建故事”等创新举措激活文化建设活力;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开展“严规矩、强监督、转作风”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专项行动,坚持院领导带班巡查,推动职能部门深入临床一线;严明纪律规矩、净化政治生态专项活动成效显著,营造风清气正的环境。

将“痛点”变“通点”  全方位提升患者就医感受

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立足“智慧医院”建设,让信息多跑路,让病人少跑路。开展门诊全流程自助服务、实现各院区信息互联互通、建设掌上医院、开展临床用药免费咨询等十项医疗服务承诺;开展“百日行动计划”和“提升服务水平,改善患者就医感受”专题实践活动。从改善环境、优化流程、提升质量、保障安全、促进沟通、建立机制、科技支撑等方面实施20项措施;通过满意度调查、工休座谈会、出院病人随访制度来倾听患者心声;推进居民电子健康卡、全年实行无假日诊疗、开展特需医疗服务及国际医疗服务、完善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MDT),实现疑难病症“一站式”诊治、试行患者出院病房内结算,让人山人海变得有秩序,将病人就诊中的一个个“痛点”变成“通点”,切实增强百姓获得感,社会满意度持续稳定在90%以上。

大力推进健康促进工作  提升群众健康素养

    医院坚持以患者健康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医院在健康促进工作中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积极推动医学模式转变,大力推进健康促进工作。

    开展院内外延续健康教育全周期覆盖。借助信息技术建立自患者入院、出院、院后一体化的护理服务体系,52个科室采用随访系统。住院患者健康教育覆盖率100%,知晓率在80%,院外随访率75.4%。病房移动视频让患者在床上即可接受其需要的教育,病区丰富多彩的护患沟通栏、温馨提示卡、专科住院指南,促进医患沟通效果。

依托健康素养促进项目、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提升群众健康素养。每周开展“健康大讲堂”,成为合肥市民熟知的健康科普宣讲品牌。“健康动车”自2008年至今,已走进多个行业、政府机关和部门开展健康巡讲,千余人受益,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健康教育,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受到一致的好评和肯定。医院常年组织体检单位送健康、社区义诊健康讲座等,积极普及健康知识、宣传健康管理理念和方法。面向社会大众开展 “健康素养66条”专题宣讲66场,提升群众健康素养。

每年举办血友病联谊会、无喉食管发音培训班、造口人联谊会、炎症性肠病病友会等,为病人提供暖心服务,得到积极反响。

以人文关怀建设为核心  提高职工人文素养

医院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人文关怀制度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加强医务人员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法学等方面的教育和培训,在继续教育、院校临床教育、职工日常培训等工作中引导医务人员自觉提高人文关怀素养,转变服务理念,展现医德医风。

    倡导“快乐工作、健康生活”理念,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持续开展省医职工技能竞赛系列活动这一品牌活动,每年组织各类技能比武活动十余场,激发了广大职工学习钻研业务的积极性,促进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的培养。

     开展“读书月”、“敬老月”、人文沟通竞赛等活动,提升全院党员干部和职工的道德修养,唤醒道德自觉。在青年医生、医技、行政后勤等各层面开展系列读书征文与演讲、朗诵比赛,引导职工诵读经典,传递正能量,弘扬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先进文化。开展法制讲堂,提升全员法律意识。开展“学雷锋示范点”和“岗位学雷锋标兵”申报创建活动。全方位地展现了职工对生活的热爱、对青春的珍视,对事业的执着,丰富了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

加大对各级青年文明号的推荐和组织申报工作,让更多的青年集体在争创活动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和专业技术能力,为更多青年成长成才提供平台。截至目前,医院已拥有国家级“青年文明号”集体7个、省级“青年文明号”集体4个, 院级“青年文明号”集体6个。     

发掘医院百年深厚底蕴  构建独特精神坐标

坚持按年度编撰医院年鉴、大事记;挖掘医院历史,对医院1990年代以来的百余盘老录像带进行拯救性翻录导入,搜集翻拍医院历史图片,追溯医院发展历程,注重史料的搜集、留存;持续开展新员工岗前培训,经过10年持续改进,目前已经形成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培训方式和培训课程;组织开展“省医老专家党课”系列讲座,邀请我院医德医风高尚的离、退休专家为年轻员工授课,弘扬老一辈省医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弘扬省医正能量;近年来通过医院官网、微信公众号、新闻媒介等各种渠道大力宣传医院开展的新技术、科研成果、文化内涵建设等,弘扬百年老院的品牌。医院不断致力于继承和发扬医院光荣传统,从而有力传承医院人文精神,展示医院精神的时代风采。

 加强宣传思想引领  培树精神文明典型

医院坚持以人为本,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以各类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努力打造一支业务素质精湛、人文修养优良的医务工作者团队。

开展“省医老专家党课”系列讲座,邀请我院医德医风高尚的离、退休专家为年轻员工授课,传承省医文化精华,弘扬省医正能量。开展“读书月”、“敬老月”、人文沟通竞赛等活动,提升全院党员干部和职工的道德修养,唤醒道德自觉。在青年医生、医技、行政后勤等各层面开展系列读书征文与演讲、朗诵比赛,引导职工诵诵读经典,传递正能量,弘扬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先进文化。开展法制讲堂,提升全员法律意识。我院多个支部及人个人分获省直机关“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岗位学雷锋标兵”称号。

通过典型引领,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激励职工不断奋进。开展“中国好医生、好护士”推荐申报工作,深度挖掘个人先进事迹,培树精神文明典范,2019年,孙敬武教授获第三届“国之名医·卓越建树”奖和安徽“最美医生”称号,并获评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央文明办联合评选的“中国好医生”月度人物。程桂芝护士长获 “荣耀医者 美丽天使”奖;尚希福、刘连新、厉小梅、孙自敏4位专家成为安徽省委宣传部重点宣传典型;麻醉科青年医生栾远航餐巾纸留言感动亿万网友数次登上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新媒体平台;三护士高铁救人相遇,上演最美“同框”,入选2019年11月“安徽好人”榜;先后涌现出“省年度献血公益之星”吴跃鸿和马拉松比赛、高铁上、马路边勇于救人的陈轩轩、胡成文、陈萍、张营等优秀职工代表。

为增进医患和谐,让医学人文落地,开展“医声医述”叙事医学工作。长期开展征文活动,整理编辑叙事医学作品通过院报、网站、官方微信以及新闻媒体进行广泛传播,《人民日报》旗下《生命时报》刊发相关作品多篇。启动“医声医述之老专家口述历史”工作,以拍摄视频的方式,记录老专家的讲述,展现老专家的故事,勾勒医院发展的轨迹,让更多年轻人能了解历史,传承医院精神。已完成系列视频《甘做铺路石的省医“活字典”——王祖贻》,启动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汪业汉采访拍摄。

建院120周年之际,与安徽省最具影响力的平面媒体《新安晚报》合作征集“我与省医的故事”,集合编辑成医院人文系列丛书《我与省医的故事》,受到好评;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梳理近年优秀典型人物事迹,组织编辑人文丛书《我与省医的故事》第二册《医者初心》,选取典型人物及近年医院文化建设典型事例,整理文字20余万。

拍摄反映全国首例器官捐献受益者捐献器官的公益微电影《施予受》,得到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发展基金会、安徽省红十字会的高度评价,微电影获第六届中国医影节最高奖“金丹奖·最佳微电影奖”。原创MV《最美的信仰》,获得首届“医界最强音”全国第三名;制作《1898-2019 书写我们的“时光简史”》、《急救三分钟》等多部反映医院历史文化的优秀作品,广泛传播。大力推荐各学科、亚专科开展人文品牌项目并提供多种展示平台,展示人文医院建设成果。无喉复声志愿服务团队“互助自助,再现新声(生)”项目获得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医院人文建设专委会“人文品牌风尚案例奖”,作品《医院人文,我经过的那些人那些事》获2019年医院人文品牌建设者专题征文活动二等奖;IBD多学科诊疗团队“温暖IBD,我们一路同行”案例获评第六届中国医疗品牌建设案例大赛“最佳实践奖”。

志愿服务生根开花  履行公益体现担当

历经120余年的发展,医院始终坚持公益性,勇担服务社会、创新发展、引领医学进步的重任,把医院发展与保障民众健康紧密相连起来,将建设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的重任扛在肩上。  
   大医院有大担当。医院先后选派近百位业务骨干参与援也门、援南苏丹、援疆、援藏医疗队;出色完成汶川地震、非典、手足口病等紧急突发卫生事件的救治工作。作为安徽省首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的牵头单位,医院先后组派5批19人次医疗队员不间断支援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人民医院,并成功带领该院创建“三甲”医院、协助该院完成西藏自治区首例人体器官捐献。为促进西藏卫生事业升级发展、维护地区民族团结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志愿服务让百万群众受益。坚持20余年不间断开展青年志愿者卫生扶贫接力活动,组建25期、146名青年志愿者赴老少边穷地区卫生院开展志愿服务工作,近10万贫困农民受益。先后获得 “中国百个优秀志愿服务集体”和“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两项中国志愿者服务领域的最高殊荣。持续开展门诊助医疗志愿服务,吸纳社会爱心人士参与志愿服务,传递医院人性关爱。2014年至2019年年底,共有2599位在校学生志愿者与院内89个党支部近一千名同志共同参与门诊助医志愿服务20827人次,服务时长超72894.5小时,累计为超过百万人次的群众提供志愿服务,为患者带来便利和人性化关爱。

对口支援造福基层群众。2016年至今医院累计派出20余批百余名高年资主治及以上医师赴庐江、青阳、颍上、霍邱、涡阳等县医院开展对口支援帮扶活动,累计开展门诊2万余人次,疑难病例讨论近2000例,讲座近千场。派高年资医务人员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门诊坐诊、适宜技术培训、专题讲座、慢病管理等工作,造福基层百姓。

党建引领助力精准扶贫。医院以党建带扶贫,以扶贫促党建,全院87个党支部对口87户贫困家庭,通过精准扶贫定点“大包干”攻克贫困,投入专项资金和物资价值超百万元。不仅源源不断为贫困村“输血”,医院派驻的扶贫专干还通过美丽乡村建设、产业扶贫项目,不断提升该村的自我“造血”功能。并与临泉县人民医院合作建立精准扶贫医联体,为全县贫困人口解决看病就医问题,提升县医院医疗诊治水平。

贡献抗疫硬核力量   守护百姓健康

2020年初,新冠疫情发生蔓延,医院全院7千名职工取消春节休假,坚守一线,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和患者救治工作,保障正常医疗秩序,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一封封按满红手印的请战书,写满了初心和担当。千余名党员主动请战,投身隔离病房、发热门诊、援鄂医疗队等抗击疫情的战斗一线,第一时间成立医院援鄂抗疫医疗队临时党支部,让党旗高高飘扬在疫情防控最前线。前后派出四批医疗队162名队员奔赴湖北一线。

魏海明和徐晓玲团队开展的“托珠单抗+常规治疗”免疫治疗方案作为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治疗手段被列入第七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向全国推广。

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统筹部署下,在中国红十字会协助下,由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党委书记刘同柱带领的专家组赴武汉指导帮助包括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武汉协和医院等14家定点收治医院采用托珠单抗免疫治疗方案进行患者救治。

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副院长徐晓玲教授作为全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以及医院多位专家组成员连日来奔赴全省各市县,全力指导全省新冠患者医疗救治工作,普及科学防护知识,为安徽省疫情防控和患者救治工作做出了贡献。

利用“互联网+”,为疫情防控提供“智慧”支撑。开通互联网医院网上发热咨询门诊,24小时免费为全国患者提供关于新型冠状病毒防控网上咨询服务,呼吸与危重症科、感染科、全科医学科、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等百余名医生参与。网友可通过图文、视频方式接受医生咨询解答,医生可在线查看检验检查报告,进行发热分诊处理,引导科学正确就医。

医院科研人员自主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自我决策支持系统,使用者通过该系统可得到科学自我评估,通过专家意见,判断是否需要前往医院进一步就诊,实现寻找疑似患者和预检分诊的关口前移。目前浏览量超过83万次,在线自测超过24万人次。

推出全国首台无接触自助服务设备,点击空中即可成像,并可控制视角,有效降低因人体与物体表面接触时发生交叉感染的可能,保障患者安全同时有效保护用户隐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未来,医院将继续积极探索文化建设内涵,传承百年医院精神,凝聚职工力量,擦亮文化品牌,建设特色文化品牌医院、努力朝一流医院目标不断前进。

赞一下
返回首页
回首页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